- 信息来源:市工业和信息化局
- 发布日期:2020-12-01 15:59
- 浏览次数:
今年以来,因新冠疫情和国际贸易摩擦影响,我市产业链供应链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和冲击。为进一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,帮助企业纾困解难,市工信局式对全市工业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稳定情况进行摸底。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:
一、网站调查情况
1.企业所属市区:
A、海陵 100.0%
B、高港 0.0%
C、姜堰 0.0%
D、高新 0.0%
E、靖江 0.0%
F、泰兴 0.0%
G、兴化 0.0%
2.企业所属具体行业:
A、集成电路 100.0%
B、软 件 0.0%
C、其他电子信息 0.0%
D、通 信 0.0%
E、纺织服装 0.0%
F、医 药 0.0%
G、医疗器械 0.0%
H、食 品 0.0%
I、家用电器 0.0%
J、其他轻工 0.0%
K、汽 车 0.0%
L、机 械 0.0%
M、其他装备 0.0%
N、钢 铁 0.0%
O、有 色 0.0%
P、石化化工 0.0%
Q、建 材 0.0%
R、其他 0.0%
3.企业属于产业链的哪个环节:
A、原材料/元器件 100.0%
B、中间产品 0.0%
C、终端产品 0.0%
4.企业规模(以2019年营业收入Y计,单位:万元):
A、Y≥40000 100.0%
B、20000≤Y<40000 0.0%
C、2000≤Y<20000 0.0%
D、2000以下 0.0%
5.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:
A、≤1% 100.0%
B、≥1% 0.0%
C、≥2% 0.0%
D、≥3% 0.0%
6.企业供应链中,海外采购额占全部采购额的比重(R):
A、R<20% 100.0%
B、20%≤R<40% 0.0%
C、40%≤R<60% 0.0%
D、60%≤R<80% 0.0%
E、80%≤R 0.0%
7.企业的海外布局情况:
A、研发中心 100.0%
B、生产基地 0.0%
C、服务机构 0.0%
D、无 0.0%
8.企业所有制性质:
A、民营企业 100.0%
B、港澳台资控股 0.0%
C、外资控股 0.0%
D、国有控股 0.0%
E、上市公司 0.0%
F、其他 0.0%
9.企业供应链存在的风险隐患:
A、材料 100.0%
B、元器件/零部件 0.0%
C、装备 0.0%
D、软件 0.0%
E、知识产权 0.0%
F、其他 0.0%
G、无 0.0%
10.企业国际合作中受到或可能受到的限制:
A、有关国家出口管制法律/法规/政策 100.0%
B、有关国家外资限制法律/法规/政策 0.0%
C、其他 0.0%
D、无 0.0%
11.如果供应链风险发生,持续时间:
A、短期(3个月) 100.0%
B、中期(1年内) 0.0%
C、长期(3年内) 0.0%
12.如果供应链风险发生,造成的影响:
A、对企业供应链正常运转无影响 100.0%
B、能够在短期找到替代供应来源,对供应链影响有限 0.0%
C、难以找到替代供应源,造成了企业供应链中断 0.0%
13.如果供应链风险发生,可采取的应对措施:
A、企业自主研发,补齐链条 100.0%
B、寻求国内“专精特新”等优质企业的产品替代 0.0%
C、寻求国外新的合作企业 0.0%
D、其他 0.0%
14.对企业未来生产经营的判断:
A、新项目不变 100.0%
B、新项目增加 0.0%
C、新项目减少 0.0%
D、订单不变 0.0%
E、订单增加 0.0%
F、订单减少 0.0%
G、出口不变 0.0%
H、出口上升 0.0%
I、出口下降 0.0%
J、资金不变 0.0%
K、资金上升 0.0%
L、资金下降 0.0%
M、投资不变 0.0%
N、投资增加 0.0%
O、投资下降 0.0%
15.如果高科技领域国际合作全面受限,对生产经营的影响:
A、生产经营中断且无法恢复 100.0%
B、生产经营中断且预计恢复期在5年以上 0.0%
C、生产经营中断且预计恢复期在3-5年 0.0%
D、生产经营中断且预计恢复期在1-3年 0.0%
E、生产经营中断且预计恢复期在1年以内 0.0%
F、生产经营不中断但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 0.0%
16.对所在行业未来供应链风险的判断:
A、风险会进一步加剧 100.0%
B、风险会进一步降低 0.0%
C、与现阶段保持一致 0.0%
17.您认为应通过什么措施,提升企业供应链安全水平:
A、积极寻找替代供应商 100.0%
B、提升库存储备 0.0%
C、发展替代技术路线 0.0%
D、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0.0%
E、完善企业合规体系 0.0%
F、向海外转移生产基地 0.0%
G、拓展新市场 0.0%
H、其他 0.0%
18.贵企业的合作伙伴、用户主要采取了哪些应对或者预防措施:
A、积极寻找替代供应商 100.0%
B、提升库存储备 0.0%
C、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0.0%
D、其他 0.0%
19.您认为应该如何通过产业链合作增强国内配套能力:
A、与供应商展开合作研发 100.0%
B、与用户展开合作研发 0.0%
C、与竞争对手展开合作研发 0.0%
D、联合建立研发公共服务平台,提供检测检验、标准互认、技术转化等公共服务 0.0%
E、其他 0.0%
20.对降低供应链风险的意见和建议:
二、调查结果分析
本次问卷调查通过工信局网站和问卷星发起,共有146家企业参与,覆盖15个细分行业,包含大型企业30家,中型企业28家,小型企业68家,微型企业20家;涉及原材料(元器件)生产企业16家,中间产品生产企业74家,终端产品生产企业56家。
从进出口贸易来看, 91%的企业在海外采购额占比低于20%,有海外采购的企业中,采购美国产品和技术的企业10家。87.7%的企业在海外无研发中心、服务机构及生产基地布局,有海外业务及布局的企业多为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,主要涉及汽车、医药、食品等行业,其中在美国有布局的企业10家。
从风险环节来看,30.6%的企业反映在原材料(元器件)供应方面存在风险,10.7%的企业反映在装备供应方面存在风险,这部分企业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及医疗器械产业领域;11.2%的企业反映在知识产权方面存在风险,可能受到有关国家政策法规制约。
从风险发生的持续性看,63.7%的企业表示如果供应链风险发生,持续时间会在三个月以内,36.3%的企业表示供应链风险将持续1至3年。如果供应链风险发生,30.8%的企业表示能够正常运转,60.3%的企业表示短期内能找到替代供应来源,8.9%的企业表示短时间内难以找到替代供应商,可能会导致供应链中断,主要涉及医药、装备、化工等行业的13家企业。
在对未来生产经营判断方面,40.4%的企业表示新项目不变,44.5%的企业表示新项目增加,15.1%的企业表示新项目减少;38.4%的企业表示投资不变,40.4%的企业表示投资增加,21.2%的企业表示投资下降;26.7%的企业表示订单不变,39.7%的企业表示订单增加,33.6%的企业表示订单减少。从项目、投资、订单情况看,企业预期生产经营情况总体向好,订单下降企业多为装备制造企业,未发现整体性滑坡。
在对产品出口的判断方面,52.1%的企业表示出口预期稳定,12.3%的企业表示出口预期上升,35.6%的企业表示出口预期下降,下降企业主要涉及化工、船舶等行业。
在对资金流的判断方面,35.6%的企业表示资金流稳定,37.7%的企业表示资金流上升,26.7%的企业表示资金流下降,主要体现在船舶、汽车装备、食品、纺织等资金流需求较大的企业资金链存在风险隐患。
在对所在行业未来风险判断方面,37%的企业认为供应链风险会进一步加剧,50.7%的企业认为风险保持与现在保持一致,12.3%的企业认为风险会有所缓解。认为风险加剧的企业多为生物医药、电子制造及高端装备企业,受技术和出口影响相对较大,对未来风险态度较为谨慎。
三、风险判断
从上述问卷调查反映的情况看,我市产业链供应链受海外疫情及国际贸易摩擦的直接影响不大,78.8%的企业投资意愿不变或增强,66.4%的企业订单正常或增加,64.4%的企业反映出口预期较好,91.1%的企业可以找到替代供应商,降低产业链供应链风险。但是,部分行业和少数企业受影响程度仍然较深。一是出口受阻导致企业订单下降,主要集中在化工、船舶、汽车、纺织、食品等行业,如扬子鑫福、苏骏纺织、罡阳股份、天润化工等企业出口订单受到影响。二是原料进口受限带来产业链“断点”风险,如阿斯利康、盛泰化学等企业,原料多为海外采购,国内难以替代。三是资金流下降带来的资金链风险,主要是船舶、纺织、机械等行业的外向型企业,如春华纺织、环球传动等,海外营收超过50%。
四、建议措施
为保障我市产业链供应链平稳有序、安全高效运转,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切实围绕“六稳”“六保”工作,加强为企业服务和要素供给,千方百计保障我市产业链供应链稳定。一是排解产业风险点。尤其是对涉外企业,要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点排查,做到积极应对、妥善处置。二是共克技术攻关点。对涉及医药、装备、化工等行业的重要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,要组织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,合力攻关,力争进口替代。三是狠抓要素供给点。不断深化企业服务专员制度,对企业提出的土地、资金、人才、用工等方面问题加强沟通联系,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配套合作,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,补齐断点,打通堵点,增强全市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。